實際上,
醫療器械和藥品不是對立關系,耗材和藥品在醫改決策的語境下是同類型題。根據整理分析,耗材的政策框架和藥品的流程基本一致,都包括生產、流通、使用、價格以及報銷等環節,但耗材在每一環節內部與藥品又存在著具體方法上的不同,即管理的政策。總體上,耗材管理仍然是以市場機制為主導的。
目前,藥品改革政策正在向耗材滲透,“兩票制應該視為新價格政策體系的起點,而非終點或階段性目標。從改革的發展歷程看,高值耗材改革的重要性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化而逐步加強其分量和比重。據了解,在20種藥品改革的政策中,現在已經推行了耗材的大致有五種,包括省級層面兩票制、集中采購、零加成等。
可以說,十年前藥改即是目前的醫改趨勢,醫藥行業的今天,也就是
醫療器械行業的明天。
醫療器械是一個政策導向較為明顯的行業,國內醫療器械企業的快速發展與我國政策的支持有著緊密的聯系。2017-2019年各項政策密集出臺和落實,良好的法規環境讓行業已經感受到了“最好時代的到來。目前,現行的醫療器械專屬法規已有771個,政策驅動下醫療器械行業將進入新的創新發展期。
4+7帶量采購對醫療器械耗材的集中招標采購、未來的發展方向帶來重要的影響。據判斷,未來政策的發展影響包括兩票制政策將使行業集中度大幅提高,集中招標采購門檻將會提高,醫保機制尤其未來的營銷模式、銷售模式、供應鏈模式、物流模式都會發生重大改變。
2019年醫療器械行業將面臨耗材整治、兩票制、取消加成、財務核算、集中采購等政策的挑戰。
醫用耗材流通管理包括耗材“兩票制、配送商遴選、專項整治尤其是查處虛開發票等措施。醫用耗材的治理核心集中在使用環節,并帶動上游環節,且具有使用時間長達數年甚至終生、醫生具有更為充分的決定權、推銷與技術服務一體化等比藥品更為復雜的特征。或者說,對耗材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醫生的治理,初步判斷,改革治理醫用耗材最核心的就是把政府目標和醫院內部管理的措施有效銜接起來。
醫療器械行業降價將成為未來政策的核心方向,控費將成為改革的核心主題,集采、兩票制等將會對供應鏈及物流產生重要的影響,合規已成為企業發展生存的基礎性要素。市場將呈處方院外化、支付多元化、執業多點化、購買電商化、服務平臺化、推廣合伙化的發展趨勢。
招標采購也將對未來經營會有很大挑戰,經營改革要做到集約管理、降低成本。其重點在經營渠道上,即物流與財務,要做到簡化業務流,使業務流與合規一致性調整。在此,合規性就成為了此環節的核心競爭力,因為經營合規是和監管的持續博弈,必須把合規貫穿到質量體系,貫穿到經營活動之中,才能保證所有活動都合規。從廠商庫直接配送到使用端中間的環節,剝離經營和物流之間的關系,釋放物流的集約化。
藥品和醫療器械在醫療機構的診療和患者健康保障中發揮著協同作用。近年來,一部分生產企業探索“藥械一體化的融合式營銷模式取得了成功,另一部分醫藥商業企業也從醫療器械中找尋發展的突破點,形成“藥品+醫療器械共同發展的模式。
總結現階段主流的供應鏈模式,大體可以分為四種,即直銷型、分銷型、物流平臺型、配送服務型。在政策趨勢與經營監管的背景下,基于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理念,可靠持續的合規保障、高效經濟的優質服務、集約便捷的一體服務是醫療器械供應鏈新時期的服務需求。由此,未來醫療器械供應鏈將會表現為集中化、扁平化、規范化、相容化、信息化、物流化、服務化、平臺化等發展趨勢。
智慧供應鏈未來將會成為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核心,形成以核心企業為“圓點的網絡化經濟生態圈,以人為中心的圓點型經濟銷售模式,達到人、機、物、信息的集成、共享、協同與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