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工儀器網 政策標準】紅外分光光度法是當物質分子吸收-記波長的光能,能引起分子振動和轉動能級躍遷,產生的吸收
光譜一版在2.5~25um的中紅外光區,稱為紅外分子吸收
光譜,繼而利用這一
紅外光譜對物質進行定性分析或定量測定的方法。該方法可用于分子結構的基礎研究以及化學組成的分析,應用較為廣泛的是對未知毒物的結構分析、純度鑒定。
在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法規與標準司的組織下,由遼寧省鞍山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起草的《土壤 石油類的測定 紅外分光光度法》已經編制完成,生態環境部也于前不久發布了通告,稱該標準將于2020年4月24日起正式實施。
據了解,該標準的編制初衷是為了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以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因《土壤 石油類的測定 紅外分光光度法》為首次制訂和發布,起草小組為了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可行性和適用性,引用了HJ 613《土壤 干物質和水分的測定 重量法》以及HJ/T 166《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對標準的適用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方法原理、干擾和消除、試劑和材料、儀器和設備、樣品、分析步驟、結果計算與表示、精密度和準確度、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廢物處理以及注意事項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測定土壤中石油類的紅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土壤用四氯乙烯提取,提取液經硅酸鎂吸附,除去動植物油等極性物質后,即可測定石油類的含量,為此,實驗所需儀器包括紅外測油儀或紅外分光光度計、水平振蕩器、馬弗爐、
天平、具塞錐形瓶、玻璃漏斗、采樣瓶和一般實驗室常用器皿和設備。
為確保實驗的準確度和精確度,六家實驗室分別對石油類濃度約為30mg/kg的花園土壤同意樣品、70mg/kg的污灌區土壤統一樣品和150mg/kg的煉鐵廠土壤統一樣品進行了6次重復測定,結果顯示該方法的準確度和精確度十分可觀。
需要注意的是,為防止交叉污染,在樣品制備間應清潔、無污染,樣品制備過程中也應遠離有機氣體,使用的所有工具都應進行徹底
清洗。小編也相信,隨著改標準的正式實施,對于土壤的各類檢測將更為全面,環境保護工作也能更為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