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 時事熱點】日前,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專家王辰在接受白巖松《新聞1+1》節目的專訪時表示,新冠肺炎有可能轉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樣長期在人間存在,因此大家要做好準備。
面對這場長期戰役,人們需要從流行病學上對它的流行規律、從病毒學上對它的生物學規律、從臨床上防診治方面都做出相對的措施、在生產生活中規范一些防范措施,針對
新型冠狀病毒以及這個病原的特點做出系統的研究及相應的安排。
想要徹底消滅病毒,離不開科研人員的努力,只有他們盡快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或者新冠病毒特效藥,才能讓人們徹底安心。雖然疫苗研發需要耗費較長時間,但疫苗仍是防控傳染病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多個國家已經成功分離了新型冠狀病毒毒株,并開始了疫苗研發。
所謂疫苗是指用各類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預防接種的生物制品。目前科技部已經批復支持了5種疫苗的研發,包括滅活疫苗、減毒疫苗、核酸疫苗、載體疫苗和重組蛋白疫苗,這些疫苗的研發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近日,一則“天津大學實驗室宣布已研發出新冠病毒口服疫苗”的消息刷爆網絡。該校生命科學學院黃金海教授團隊宣布已經成功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口服疫苗,該疫苗以食品級安全釀酒酵母為載體,以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為靶點產生抗體。黃金海教授本人已經4倍量口服新冠疫苗樣品,無任何副反應。目前科研團隊正在尋求合作方,希望能推動疫苗早日走向臨床,為疫情防控發揮作用。目前,團隊已完成了重組菌株構建、篩選,蛋白表達、發酵動力學等核心技術開發內容,并制備了少量膠囊、奶片、顆粒劑口服防治制劑樣品。
但是這則消息伴隨著發布后便引發了熱議,并遭到質疑。隨后,該研究項目負責人黃金海教授表示,目前疫苗僅是研制成功,離上市還很漫長,尚未進行臨床驗證和推廣應用。疫苗和免疫規劃專家陶黎納也表示,疫苗從研發到上市有很多步驟,動物實驗、人體實驗等。
那么,一個疫苗從研發到上市,究竟要經歷哪些步驟呢?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此前曾介紹疫苗研發的大體流程:疫苗在前期的研發過程中,先要獲得免疫源,獲得活病毒分離相關的亞單位等,還要進行免疫反應測試和動物保護的測試,放大優化免疫源生產工藝,做好臨床前的毒理研究等,再進入疫苗研發階段,需要在臨床前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臨床申報,此后才能實現疫苗上市,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隨著我國現在高效的疫情防控工作,新冠病毒或許也會像SARS病毒一樣,在不久的將來就成功就消失了,如此一來,疫苗可能用不上。但是疫苗研發仍然是當下非常重要的環節,控制傳染病有效、經濟的選擇永遠是疫苗。盡管疫苗研發這個過程漫長且需要理智對待,但是鼓勵疫苗研發,不給相關科研人員潑冷水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作為我們個人而言,從源頭遏止吃野味的陋習,提高個人的公共衛生意識,才是避免災難再次發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