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一批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
潤澤科器 - 2020-05-29
【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為推動中國科技體制改革,變革科研經費撥款方式,198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成立。在多年的建設和運轉中,自然科學基金委堅持以創新能力建設為主線,以培養和造就大批創新人才為核心,根據國家發展科學技術的方針、政策和規劃,有效運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基礎研究,逐漸形成由研究項目、人才項目和環境條件項目三大系列資助格局。
根據國家和科技發展需求,支持相關科研項目是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職責之一。2020年3月6日,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了一批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
主要農作物產量性狀的遺傳網絡解析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將針對我國糧食安全的重大需求和生命科學的前沿領域,解析主要農作物株型發育和籽粒形成的多
基因遺傳調控網絡,分析并闡明影響產量和品質性狀的主要
基因和基因之間的互作調控規律,為作物高產、優質育種的分子設計提供理論基礎。該項目擬資助集成項目2項,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約為500萬元/項。
細胞器互作網絡及其功能研究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擬突破以往針對單個細胞器進行研究的局限,以內質網、線粒體、溶酶體、高爾基體、葉綠體等細胞器之間的互作為研究主線,發現新的細胞器互作方式,闡明細胞器互作的分子機制和生物學效應,揭示細胞器互作網絡的生理、病理功能。該項目擬資助培育項目10-15項,集成項目一項。
糖脂代謝的時空網絡調控重大研究項目以糖脂代謝的時空網絡調控為研究核心,擬揭示機體、器官、細胞和亞細胞結構對糖脂代謝狀態的感知與應答模式;解析調節代謝穩態的組織器官間的信息對話與協同調控網絡等問題。該項目擬資助培育項目20-25項,資助重點支持項目6-10項。
水圈微生物驅動地球元素循環的機制重大研究項目擬圍繞水圈生境中微生物驅動地球元素循環新機制的發現及其生態影響的研究,解決水圈微生物參與碳氮硫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宏觀機制與生態效應,參與碳氮硫元素循環的水圈微生物群落形成及其與環境互作的機理等問題。該項目擬資助培育項目10-15項,直接費用的資助強度約為80-100萬元/項。
生物大分子動態修飾與化學干預重大研究項目旨在以化學生物學研究模式為指導,發展生物大分子動態修飾的特異標記和檢測工具,解析生物大分子動態修飾的功能和調控機制,為藥物研發提供潛在干預小分子和新靶標。擬資助培育項目10-20項,重點支持項目3-5項。
多層次手性物質的精準構筑重大研究項目旨在以多層次手性物質的精準構筑為核心,通過多學科交叉和新技術運用,實現手性分子、手性大分子、手性超分子和手性材料單一鏡像異構體的高效制備,揭示手性產生、傳遞、放大和調控的機制和規律,闡明手性物質的結構-功能關系,發展精準和規模創造手性功能分子和材料的關鍵技術,形成新的學科生長點。該項目擬資助培育項目20-25項,資助重點支持項目4-6項。
項目 | 項目類型及數目 | 研究方向 | 資助資金 | 資助期限 | 申請集中接收截止時間 |
主要農作物產量性狀的遺傳網絡解析重大研究 | 集成項目2項 | 1 | 優質、高產水稻分子設計育種 | 500萬元/項 | 1年 | 4月20日16時 |
2 | 玉米株型遺傳調控網絡解析 | 2年 |
細胞器互作網絡及其功能研究重大研究 | 培養項目10-15項 | 1 | 細胞器互作的發現、鑒定及網絡繪制 | 80-100萬元/項 | 3年 |
2 | 細胞器互作網絡的建立和維持機制 |
3 | 細胞器互作的動態調控機制 |
4 | 細胞器互作的生理病理功能 |
集成項目1項 | 1 | / | 800-1000萬元/項 | 2年 |
糖脂代謝的時空網絡調控重大研究 | 培養項目20-25項 重點項目6-10項 | 1 | 糖脂與能量代謝的時空感應 | 培育項目80-100萬元/項 重點支持項目250-350萬元/項 | 培養項目3年 重點支持項目4年 |
2 | 糖脂等代謝物的產生、運輸與轉化 |
3 | 組織器官間的代謝信息交流與網絡調控 |
4 | 生理與病理過程的糖脂代謝重塑 |
水圈微生物驅動地球元素循環的機制重大研究 | 培育項目10-15項 | 1 | 大洋重要微生物功能類群及其驅動碳氮硫循環的機制 | 80-100萬元/項 | 3 |
2 | 近海與河口微生物驅動碳氮硫循環的機制 |
3 | 微生物在流域水體(河流、湖泊、濕地等)碳氮硫循環中的驅動機制及生態效應 |
4 | 陸地特殊水生生境微生物碳氮硫代謝的特點及環境適應機制 |
生物大分子動態修飾與化學干預重大研究 | 培育項目10-20項 重點支持項目3-5項 | 1 | 生物大分子動態修飾的化學標記與檢測技術 | 培養項目70-90萬元/項 重點支持項目250-350萬元/項 | 培養項目3年 重點支持項目4年 |
2 | 生物大分子動態修飾的調控機制與功能解析 |
3 | 生物大分子動態修飾的化學干預及其應用 |
多層次手性物質的精準構筑重大研究 | 培育項目20-25項 重點支持項目4-6項 | 1 | 探索新的手性分子形式及其合成方法,探索手性合成選擇性控制的新理念、新策略,探索合成生物學理念、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手性分子合成中的運用,開發高效的手性催化劑,發展手性功能分子的規?;a的變革性技術 | 培養項目80-100萬元/項 重點資助項目300-400萬元/項 | 培養項目3年 重點支持項目4年 |
2 | 設計新型手性大分子、手性超分子和手性材料,發展獲得其單一鏡像異構體的有效方法,研究分子以上層次手性物質的組裝與結構,探索手性產生、傳遞、放大和調控的機制與規律 |
3 | 研究手性物質在物理和生物等方面的性能,探索手性物質表征的新原理、新技術、新方法,闡釋手性物質結構與其特性之間的關系,發展新的手性功能分子和材料 |
二十多年來,自然科學基金委在推動中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發展,促進基礎學科建設,發現、培養科技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同時,自然科學基金委還為提升基礎研究創新能力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為中國基礎研究的發展和整體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積極貢獻。相信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的這一批項目的進行,也能為我國的科研發展添磚加瓦。
資料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附件:
-
“主要農作物產量性狀的遺傳網絡解析”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
-
“細胞器互作網絡及其功能研究”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
-
“糖脂代謝的時空網絡調控”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項目指南
-
“水圈微生物驅動地球元素循環的機制”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
-
“生物大分子動態修飾與化學干預”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
-
“多層次手性物質的精準構筑”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