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澤儀器商城 - 2020-05-29
1月21日,武漢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進入新階段。在第一例患者被發現的45天后,武漢市防控升級,全城戒備。
我們首先回顧一下這次公共衛生事件發展到目前的幾個瞬間。
2019年12月8日,官方通報的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發病;
2019年12月31日,疫情披露于世;
2020年1月18日,武漢市江岸區百步亭花園社區舉行萬家宴;
武漢市市長事后接受官方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之所以繼續舉辦這個活動,是基于之前我們對這一次疫情傳播是對人與人之間有限性傳播的這個判斷,所以對這件事預警不夠”,“這一次百步亭聚集活動,雖然目前還沒有交叉感染的情況,但確實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2020年1月18日傍晚,年逾80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教授再次臨危受命,掛帥出征,“逆行”而上,乘高鐵直奔武漢;
2020年1月20日,武漢成立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
2020年1月21日,武漢實施進出武漢人員管控,遏制疫情擴散。
注:以上消息全部來自官媒網上公開發布的信息。
事件的持續進展,自有官方媒體會持續報道關注。作為科學儀器行業的媒體從業人員,我們不妨撫今追昔,回到17年前的那個冬天,一起重溫一下在那次抗擊“非典”的事件當中,科學儀器相關技術所發揮的作用。因為歷史有時會驚人的相似,就像這次“武漢病毒”的起源很大可能同樣是一種野味。這里說句題外話,古有蘇東坡冒死吃河豚,生死好歹只是他一個人的事情。可現如今這吃野味,動輒那是全球影響啊!
總之,重讀歷史,有助于我們預判未來。
一般而言,當有疑似感染患者出現時,有關各方的第一個訴求可能就是希望能有一種針對目標病原的特異性快速診斷方法,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進行確認。例如: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20日報道,俄羅斯聯邦衛生部戰略規劃中心正在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的快速檢測方法,預計僅需15-20分鐘即可診斷出該病毒。
而當年的“非典”同樣如此。在2004年6月,第一軍醫大學(現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研制的非典快速診斷試劑盒,獲得國家新藥證書和生產批文,成為全球首個獲準上市的非典病毒檢測試劑產品(當時的項目組負責人車小燕教授已于2013年因病去世)。利用它,病人發病1-10天,即可進行準確檢測。
如果重讀當年的新聞紀錄,你會發現多方協作對于最終的成功而言,非常關鍵。
當時的第一軍醫大學很早就與香港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而香港大學微生物系袁國勇教授恰好是國際上較早分離出非典病毒并完成其基因分析的專家。正是由于港大無償提供非典病毒基因,使相關科研一開始就處于高起點的領先地位,為快速診斷試劑盒早日上市贏得了時間。
試劑盒研制出來后,更大的難題還在后面,即必須通過非典樣本的臨床考核。而為了搞到足夠多的“非典”樣本,一軍大的相關課題組可謂是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是在廣東省、總后各級有關領導的親自協調、各兄弟單位的無私幫助下,終于圓滿完成了臨床考核。此外,為加快試劑盒的審批,使研究成果盡快推向市場,應用于臨床,廣東省和國家藥監局開通“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審核申報資料。全國防治非典攻關領導小組親臨現場對項目進行考察論證,為試劑盒早日批準上市創造了條件。
按慣例,一個試劑產品從研發到獲準上市,至少要兩三年時間,而當時的非典快速診斷試劑盒將這一時間起碼縮短了一半。
當下,“武漢病毒”又起,我們大膽預測相關的可應用于臨床的早期快速診斷試劑產品研制也許上馬在即(從已發布的新聞看,1 月 10 日,該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已由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張永振教授領導的協作團隊測出。一些公司也已開始動手推出一些應用于科研的基于熒光PCR技術的產品)。而作為關鍵時刻能夠沖得上去的主攻單位,除了要有深厚的科研積累、強勁的學科實力外,多方協作、強強聯合也是成功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
我的好幫手
投訴建議:0571-8729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