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 2020-06-05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基因編輯、表型組學、物聯網等技術的蓬勃發展,現代農業已進入數字農業時代,正在力爭踏上智慧農業的快車。
在數字農業時代,對作物數據的多維信息獲取和分析、精準基因型和表型鑒定、種業數據庫的建立、大數據分析、模型預測等將為加快從“經驗育種”向“精確育種”轉變添上翅膀,有助于加速實現定制設計育種,加快智慧農業時代的到來。
為幫助大家了解知識產權保護、育種研發服務、種質資源托管、基因分型、基因編輯、表型組學、人工智能和育種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同時也為同行們相互交流提供更多的機會,由百奧云、博瑞迪、智種網和慧諾瑞德等新銳力量秉持資源整合、平臺共享、匯聚眾智、創新引領的原則,聯合組織公益性線上學習平臺——百博智慧大講堂,邀請行業經驗豐富的專家、老師進行線上交流,共同探討新形勢下種業發展思路,共同“破冰”。
百博智慧大講堂的名字,選取百奧云、博瑞迪、智種網和慧諾瑞德四家公司名字的首字組合而成。
百——百奧云(BioBin),致力于為種業公司和育種科研單位提供優質的育種軟件、硬件和數據分析服務,應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提高育種效率。
博——博瑞迪(MolBreeding),專注于動植物分子檢測和育種相關技術開拓與應用的創新型企業,致力于提供高通量、低成本的精準基因型分型服務。
智——智種網(NovoSeed),專業打造玉米研發產品(自交系等)互通第一平臺,助推玉米研發領域的快速提升和發展!
慧——慧諾瑞德(PhenoTrait),聚焦農業科研痛點問題,以植物表型相關技術為依托,為科研人員和育種家提供定制化方案和服務。
百博智慧大講堂自3月5日開播以來,短時間內引起強烈關注。在已經結束的5期直播中,哈佛大學/北京大學林澤川博士、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肖永貴博士、東北農業大學陳慶山教授、金玉良種劉定富董事長和明尼蘇達大學梁智凱博士帶來了5場精彩的報告,目前已收獲4.25萬次播放。
接下來的一周,也就是3月23-27日,我們邀請到了另外4位重量級嘉賓:
百博智慧大講堂第6-9期安排如下:
百博智慧大講堂第6期暨植物表型專場第4期
主講人:李茂,唐納德丹佛斯植物科學中心 PI、高級研究科學家
題 目:綜合解析植物地上和地下三維表型:一個數學跨界者的思考
日 期:3月23日(周一)10:00-11:00
百博智慧大講堂第7期暨植物表型專場第5期
主講人:金秀良,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研究員
題 目:作物表型鑒定技術促進智慧農業發展
日 期:3月25日(周三)15:00-16:00
主講人:溫常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中心 副主任 副研究員
題 目:主要蔬菜作物高通量分子育種技術研究
日 期:3月26日(周四)20:00-21:00
我國蔬菜高通量分子育種技術研究需求與背景
蔬菜高通量前景選擇、背景選擇技術研究
蔬菜作物品種、資源DNA鑒定技術研究
主講人:楊萬能,華中農業大學 教授
題 目:作物表型組學:下一次綠色革命的加速器
日 期:3月27日(周五)15:00-16:00
工科男為何轉身植物表型?
表型組和基因組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作物表型組學如何促進綠色革命?
植物表型組學是一門新興學科,近幾年在國內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由于植物表型組學涉及不同學科、不同技術、不同尺度、不同維度的交叉應用,因此大家往往感覺“一說就懂,一做就懵”。為此,我們在百博智慧大講堂設置植物表型專場,目前已邀請到來自美國、歐洲、澳洲、日本、中國的20多位專家,將陸續為大家帶來精彩的表型報告。
主講人簡介
李茂,博士,唐納德丹福斯植物科學中心高級研究科學家、PI。李茂博士在廈門大學獲得數學專業本科學位,復旦大學獲得數學專業碩士學位,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獲得生物數學專業碩士及博士學位。畢業后加入唐納德丹福斯植物科學中心Chris Topp的實驗室做了和植物表型相關(例如葉片形狀,根系表型,花穗表型等)的博士后工作。目前是中心的一位PI, 并在數據科學設施任職高級研究科學家。
金秀良,博士,1985年10月出生,2019年作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青年英才A類引進,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當前為作物表型創新研究組組長,曾經獲得過德國洪堡學者的資助,主要從事作物表型鑒定與精準農業研究。自2011年以來,在國內外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共發表SCI論文25篇,最高影響因子為8.218,共有18篇影響因子大于3.0,其中中科院SCI分區1區論文11篇,涵蓋了農業和遙感領域的主要期刊,包括Remote Sensing ofEnvironment、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Sensing、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和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等,其中入選ESI高被引論文2篇。當前GoogleScholar總被引用1239次,H指數21,i10指數35,單篇最高引用102次(截止2020.03.10)。擔任Agronomy Journal、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ientificReports和作物雜志編委或副主編,Remote Sensing-專刊客座編輯和奧地利科學基金(FWF)評審專家。此外,還擔任中國仿真學會第一屆農業建模與仿真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機械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和2019年IEEE國際計算智能在遙感領域的應用會議的組委會委員。受邀擔任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SPRS Journal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Agricultural andForest Meteorology等多個期刊的審稿人。
溫常龍,男,博士,副研究員。現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副主任,農業農村部蔬菜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技術負責人,兼任中國園藝學會分子育種分會副秘書長;團隊主要從事蔬菜高通量分子育種研究,入選北京市“高創計劃”,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北京市青年人才托舉計劃。現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3項;發表SCI論文36篇;獲國家發明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1項;培育新品種9個,獲省部級獎勵2項。
楊萬能,博士,教授,作物信息教研室副主任,負責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物表型組學團隊和平臺建設。2011年博士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長期從事作物表型組學研究,研發一系列原創作物表型技術和設備,其中自主研發水稻高通量表型技術工作被《Nature Reviews Genetics》點評為亮點研究工作,并先后兩次受邀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撰寫表型綜述;作為項目主持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等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現為國際植物表型組學會會員、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植物表型組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光學學會生物醫學光子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獲批發明專利11項,轉讓1項,相關表型產品技術在全國20多家單位推廣示范59套,顯著提高作物表型檢測效率,促進作物功能基因組和作物育種研究。
大講堂共同發起人慧諾瑞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植物表型領域全套解決方案服務商,團隊成員有10年的商業化植物表型建設和服務經驗,是亞太植物表型國際會議發起單位、China Plant Phenotyping Network發起單位、國際植物表型組學會(IPPN)工業會員,以及國內最專業的植物表型論壇——PhenoTrait論壇——的組織者。公司創始人韓志國博士當選為國際植物表型組學會執委會成員、工業分會副主席(2020-2024)。近年來,公司為國內相關單位設計并建設高通量植物表型平臺十余套,其它類型表型平臺數十套,及其它農業和植物研究設備數百套。公司在各種場合義務組織學術講座、學術論壇、線上講座等數十場,并應邀為數家高校的研究生講述植物表型課程。公司創立的學術公眾號“植物表型資訊”已成為全球華人了解表型進展的聚集地。公司與國際植物表型圈交流非常密切,正積極聚合全球植物表型力量,助力我國農業發展。
擴展閱讀:
我的好幫手
投訴建議:0571-8729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