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澤儀器商城 - 2020-09-12
陳薇在實驗室
生化武器防御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傳染病重大專項總體組專家、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這每一個只是陳薇眾多頭銜光環中的“之一”,而作為軍人的陳薇一切由“戰績”說話。49歲晉升少將,所賴無它,正是她的“戰績”。
2003年非典,全國30余所SARS定點醫院近14000名醫護人員使用了陳薇研發的“重組人干擾素ω噴霧劑”,無一例感染。2014年,致死率50%~90%的西非埃博拉疫情爆發,陳薇率隊赴非,成功研制出抗埃博拉病毒新基因疫苗,將塞拉利昂從死亡的威脅中拯救出來,被譽為“埃博拉終結者”。汶川地震期間,陳薇擔任國家衛生防疫組長,為“大災之后無大疫”作出了重要貢獻。北京奧運會擔任“奧運安保軍隊指揮小組”專家組成員,成功處置了數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在近十幾年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陳薇都交出了一份令人肅然起敬的答卷!
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爆發,這位阻擊非典、抗擊埃博拉的“少壯派”女科學家、女少將再一次出征,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戰場上鑄造守護人民健康的“生物盾牌”。
守住生物防控戰場上這一線中的一線
熟悉陳薇的人都知道,她常這樣鼓勵團隊官兵:“在生物防控的戰場上,我們是一線中的一線!”
這個“一線”意味著,面對日益嚴峻的生物安全威脅,為國家和軍隊建起穩固的“長城”;意味著像新冠肺炎、SARS、禽流感這樣的疫情暴發時,擁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必須隨時有藥可醫,有技可控;同時也意味著,要屢屢冒著生命危險,與各種足以致命的病原體短兵相接,在“無形戰場”戰斗。
今年1月26日,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緊急,陳薇又一次率隊進駐“抗疫”一線。從進入疫區的那一刻起,她就開啟了“忙到起飛”的模式。經過4個晝夜趕工,一座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終于在1月30日上午開始投入使用。她和同事們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實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快速檢測,加快了確診速度,有力地推進了疫情防控工作。這無疑是一項重要應用成果。30日當天,她還抽空趕到金銀潭醫院,見到了院長張定宇。面對這位身患漸凍癥、妻子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卻依然奮戰在一線的同行,陳薇的話很簡潔:“你的事跡讓我非常感動。”英雄相惜,張定宇回了她一句“彼此彼此”。
在近日的一次戰“疫”采訪報道中,陳薇面對記者的提問,極富客觀思辨,專業且富有遠見。她說:“疫情防控絕對不能等到疫情來了再做。國家有必要建立防疫科研白名單,形成真正有力的‘首席科學家’體制,長期支持一批團隊一輩子就做某種病毒或細菌的深入系統研究,不追熱點,敢坐冷板凳,別管這個病毒是來了還是走了。一旦疫情發生,就能迅速找到最權威的團隊,即使出了事故也知道打誰的板子。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新型冠狀病毒一來,誰都覺得自己能做,但發揮的作用還是有限。”
占領先機、贏得優勢、掌握主動。事實上,多年以來,陳薇的眼光,始終緊盯未來一切有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危險因素。
任研究室主任后,陳薇主持的第一項課題就緊緊圍繞提升戰斗力——她率領團隊歷時10余年,成功研制首個納入國家戰略儲備的重組疫苗。這標志著我國相關生物防御能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也由此奠定了陳薇團隊在該領域的領軍地位。
2000年,她主持研制廣譜抗病毒藥物“重組人干擾素ω”。2003年,當SARS疫情肆虐全國時,1.4萬名預防性使用“重組人干擾素ω”噴鼻劑的醫護人員,無一例感染。
早在2006年,大多數國人還不知“埃博拉”為何物時,陳薇就針對這個烈性病原體展開相關研究,她敏銳覺察出,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過去僅限于一地的生物安全威脅越來越具有全國乃至全球性的意義。“埃博拉離我們也就是一個航班的距離。”陳薇就此開展了科研之路。
埃博拉疫苗在非洲開展臨床試驗取得成功
2014年,西非大規模爆發埃博拉疫情,這個1976年以來發生變異速度最快的病毒,首次離開非洲到達歐洲和美洲。一時間,世界談“埃”色變。
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陳薇團隊經過夜以繼日的科技攻關,研發了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的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開創了我國自主研發疫苗境外臨床試驗的先河,實現了中國疫苗“走出去”的零突破。
在贊譽紛至沓來之時,陳薇卻異常冷靜。在她看來,下先手棋、打主動仗,是軍人應有的追求、科研工作者應有的擔當。
與“毒”共舞的歲月
2003年春天,非典暴發,學校停課,娛樂場所停業,全國到處人心惶惶。危急時刻,37歲的陳薇,受命研制預防非典病毒的疫苗。她沒有周末和節假日,晚上零點以后從實驗室回家是常事。
為了和疫情搶時間,陳薇帶領課題組冒著生命危險,與非典病毒零距離接觸,進行非典病毒的體外細胞試驗,構建新的動物實驗模型。她和同事們,不顧實驗室里負壓缺氧的環境給人體帶來的不適,每天進去一待就是八九個小時。為了多待一會兒,進實驗室前,還盡量不吃飯不喝水,使用成人尿不濕,以減少出來的次數。
在實驗最關鍵的時候,陳薇和組員們在實驗室48小時沒有合眼,終于得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結果:由于干擾素的保護,細胞在非典病毒的攻擊下安然無恙。
在隨后進行的大動物與臨床實驗中,因為每天都要與高濃度的非典病毒零距離接觸,陳薇與團隊被單獨隔離。長達100多天的時間里,陳薇的丈夫和4歲半的兒子只有從電視節目中才能看到陳薇。有一次兒子看到媽媽出現在電視里,撲上去親吻,才發現不是真的,忍不住哇哇大哭。
功夫不負有心人,陳薇在最短時間內驗證了干擾素的有效性。她帶隊研發的“重組人ω干擾素”,通過了國家食藥監局的批準,獲準進入臨床。
為滿足急需,她組織全室人員加班加點生產,在營區外連續奮戰20多個晝夜,使“重組人ω干擾素噴霧劑”的日產量,由最初的幾百支很快增加到兩萬支。事后,她又親自將2000多支噴鼻劑及時送到小湯山醫院。此后,全國共有1.4萬名醫護人員使用了“重組人ω干擾素噴霧劑”,無一例感染。
2008年5月,汶川8級地震,全國揪心。陳薇擔任國家抗震救災衛生防疫組組長,組織編寫《震后衛生防病30問答》和《衛生防疫與心理援助知識手冊》,冒著余震率隊入川,戰“疫”長達兩月。
從災區回家后,她立馬又投身“奧運安保軍隊指揮小組”專家組,帶隊負責北京奧運會期間各場館的核、生、化反恐防護任務,成功處置了數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
2014年,西非大規模爆發埃博拉疫情并迅速向外蔓延。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第四級病毒”。這種病傳染性強,死亡率高達50%至90%,病毒潛伏期可達2至21天,已在世界范圍內暴發疫情三十余次。她知道,埃博拉這種自己從2006年就開始研究的病毒,又發生了變異。
為了將疫情阻擋在國門之外,陳薇不顧艱險,率隊赴非,研發出世界首個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由于中國陳薇團隊的新基因疫苗推廣,世衛組織2015年宣布,埃博拉病毒的傳播在塞拉利昂已經終止。那一刻,全球為之驚嘆。
有人說,她就是電影《戰狼Ⅱ》中“陳博士”的原型。
2015年7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舉行晉升少將軍銜儀式,49歲的陳薇成為當天晉升的惟一一名女軍官。2016年,因“抗埃”貢獻突出,陳薇榮獲“2015年度中國十大科技創新人物”,同時入選的還有因發現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教授。站上中央電視臺頒獎晚會舞臺,剛剛從非洲回國的陳薇眼中泛起淚光:“我特別自豪,在中非共同抗擊埃博拉的日子里,貢獻了我們的才智。”
陳薇帶隊研發的重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于2017年在中國獲批上市,成為全球首個獲批新藥的埃博拉疫苗產品。同年10月,作為全球首個獲批新藥的埃博拉疫苗研發者,陳薇榮獲“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9年11月,53歲的陳薇眾望所歸,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1991年進入軍事醫學科學院到如今,29年“與毒共舞”的拼搏歲月里,陳薇以國家與人類需求為己任,心懷大愛,從未懈怠。敢坐冷板凳,敢上第一線,她用科學的力量維護國家安全和守護人民健康,為無數生命打開希望之門。當榮譽接踵而至時,她不為所動,而由于工作需要和性格使然,淡泊名利已經成為她人生的一種習慣,她說:“科研成果轉化為戰斗力,是對我最大的褒獎。”
陳薇(中)到當地孤兒院探望“埃博拉孤兒”,并給孩子們帶去有中國特色的小禮品
從文藝青年到生物危害防控專家
1966年2月,陳薇生于浙江省金華市蘭溪縣。陳薇從小就是 “別人家的孩子”,不但容貌秀麗,還是一名成績優異且穩定的“學霸”。
1984年,18歲的陳薇進入浙江大學化工系本科就讀。1988年,大學畢業后,陳薇獲得了浙大保送清華大學讀研的惟一資格,順利進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
生性活潑的陳薇,雖是理科生,但是愛讀書、寫作,愛跳舞,她當過記者,編過《研究生通訊》刊物,還辦過舞會,因為清華女生少,甚至跑到北大等其他學校去拉人。
1991年春天,陳薇在研究生畢業之前就和深圳一家著名企業簽了合同,工資不菲。直到有一天,老師讓她去位于海淀太平路的軍事醫學科學院買一種實驗試劑。她一去,就被那里的尖端課題和科研設備所吸引,又聽說軍事醫學科學院是周恩來總理親自簽署命令,從全國抽調最優秀的科學家迅速成立的,她便萌發了參軍到軍事醫學科學院做科研的想法。
最終,陳薇放棄了企業的工作,懷著從軍報國的理想,走進原軍事醫學科學院,從此踏上了攀登醫學頂尖領域的漫漫征途。
1998年,32歲的陳薇從軍事醫學科學院博士畢業。陳薇的研究對象很恐怖,包括鼠疫、炭疽、埃博拉……以至于她的一位同事,在轉業前特意勸她,少搞這危險的些“魔鬼”課題研究。但陳薇認為,各種致病微生物,在戰時都可能成為敵人手中的武器,而在和平時期,則可能成為大規模疫情發生的罪魁禍首,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災難。她認為自己有責任投身其中,去研發保衛國家和庇佑人民的“生物盾牌”。
2002年,36歲的陳薇因為成績突出被破格評為教授,晉升研究員,并被遴選為博士研究生導師。她比以往更加努力地帶隊研發、奮戰,為后來保家衛國的“抗毒之戰”積蓄著“洪荒之力”。
這位生活中婉約的江南女子陳薇,在工作中卻成了與烈性病毒戰斗的女戰士。作為阻擊非典、抗擊埃博拉等硬仗中,總能以一己之力扭轉戰局的巾幗英雄,陳薇在此次“武漢戰疫”中,同樣被寄予厚望。
當被問到:去疫區那么危險的地方,有沒有想過萬一回不來怎么辦?陳薇的回答始終是:“穿上這身軍裝,一切都是我應該做的。”
本文刊于《中華兒女》雜志2020年第4期
我的好幫手
投訴建議:0571-8729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