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正式回復:高值耗材帶量采購,走向大曝光!
[db:作者] - 2020-10-09
“
日前(9月24日),國家醫保局最新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338號建議進行了答復。

答復中,國家醫保局不僅對劉英才代表提出的關于規范和整頓醫療設備與醫用耗材經營市場的建議進行了回復,還對于下一步國家醫保局關于醫用耗材領域即將開展的相關工作進行了明確。
首先,對于劉英才代表提出的加快各地醫療機構聯合采購,擴大采購范圍,落實招采中心采購,降低耗材費用的建議,國家醫保局表示,下一步,將從推進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規范采購平臺建設以及加強常態化監管三個方面入手,重點做好完善醫用耗材招標采購工作。
根據此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現階段公立醫療機構主要通過陽光掛網采購和集中帶量采購兩種方式在省級集中采購平臺采購醫用耗材。
2019年7月,安徽、江蘇針對骨科耗材、冠脈支架等品種開展集中帶量采購,實現了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破冰;
2020年5月,京津冀等北方9省份開展人工晶體耗材聯盟采購;
2020年8月,重慶等4省市開展了吻合器、補片等醫用耗材聯盟采購,在高值醫用耗材領域探索完善采購方式和聯盟形式。
此外,山西、福建、浙江全省以及遼寧、山東、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區也先后開展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工作。地方探索成效顯著,通過帶量采購擠出流通環節水分,價格明顯下降,
凈化了流通環境。
按照規劃顯示,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總結地方經驗,根據高值耗材特點,計劃從價高量大、技術較為成熟、產品間臨床可替代性較好的品種入手,開展國家組織集中帶量采購。
同時,國家醫保局將繼續積極指導地方開展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推動以省為單位或跨省聯盟采購機制。
事實上,截止到目前為止,全國范圍內市級、省級、跨省聯盟等大大小小的帶量采購已經進行了50余次,高低值耗材皆有涉獵,降幅顯著。
其中高值耗材中骨科、眼科、血管介入、起搏器、血液
凈化、神經外科、口腔科等多個類別已經陸續開展,具體品種包括人工關節、支架、人工晶體、球囊等。
降幅方面,人工晶體類高值耗材帶量采購的最高降幅為84.21%,由京津冀“3+69省聯盟談判后得出;冠脈球囊談判后最高降幅達96%,由湖北省談判得出;冠脈支架方面,最高降幅達69.12%,由山西省談判得出。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提及的三大類高值耗材帶量采購的平均降幅均已超過了50%。
可以說,在一次次醫用耗材以量換價的“成績單面前,帶量采購已然成為了大勢所趨。
事實上,就在前不久,國家醫保局剛剛明確,全國統一、覆蓋到省的醫藥招標采購平臺已經建立并進入了試運行階段。
未來,醫用耗材的招標采購將依托此平臺實現掛網、招標、采購、交易、結算、支付、評價等全過程服務管理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此前國家醫保局引發的關于2020年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工作重點中要求,未來平臺還將向全國各省相關機構人員開放權限,為實現價格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換句話說,未來各省集中采購后的招標采購價格將實行聯動調整。價格完全透明化之后,醫用耗材的“裸奔時代也將很快來臨。
顯然,在醫保的推動下,醫用耗材帶量采購之后,伴隨著兩票制、一票制不斷推進,耗材、器械流通領域的去中間化效果越來越明顯,流通清理之后,行業逐漸朝著扁平化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由于價格和市場急劇壓縮,
醫療器械行業的“小散亂格局勢必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對于大批經銷商而言,常態化的以量換價不僅是加速了流通領域的洗牌,更多的無疑也將擁有更多“跳出去的機會。
就目前而言,
醫療器械的行業變革無疑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大浪淘沙之下,只有順勢而為,方可絕處逢生。
毫無疑問的是,無論市場如何層層洗牌,買方和賣方的折中點必定都是“高性價比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