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報 - 2020-10-15
分子診斷是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通過檢測受檢個體(或其攜帶的病原體)的遺傳物質結構或表達調控的變化水平,為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預后判斷提供信息和決策依據的技術。其檢測對象主要為核酸和蛋白質,以核酸分子診斷為主。
分子診斷技術可以準確定位造成疾病的相關基因,還可以在發病前對疾病易感性做出預估,相較于其他體外診斷技術具有速度更快、靈敏度更高、特異性更強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傳染性疾病、遺傳性疾病、腫瘤等疾病診斷領域,成為體外診斷技術中最重要的發展和研究方向之一。
分子診斷技術主要包括原位雜交(ISH)、熒光原位雜交(FISH)、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基因芯片和基因測序等。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分子診斷技術為PCR技術和FISH技術,數字式PCR(DPCR)實現了對核酸分子的絕對定量,可直接讀出DNA分子個數,是PCR檢測中最先進的技術。高通量測序(NGS)作為新興的分子診斷技術,可以同時檢測多個基因位點,在腫瘤伴隨診斷中具有較大優勢。基因芯片的核心原理是分子雜交,具有高通量的特點,可以一次對十幾萬甚至幾百萬條DNA分子序列進行檢測,檢測量遠高于常規分子雜交技術。
應用領域不斷擴展
就應用成熟度和市場接受度而言,分子診斷的應用領域主要包括傳染性疾病診斷(包括血液篩查),遺傳性疾病診斷(包括染色體病檢測),腫瘤的早期診斷、分子分型及靶向治療,藥物基因組學等。
從近年來全球分子診斷主要應用領域的時間軸來看(見圖),分子診斷的應用熱點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展變化。分子診斷的應用領域由最初的傳染病診斷、移植分子配型方面(2004年),逐步發展到腫瘤敏感性檢測、遺傳性疾病篩查與診斷方面(2008年),隨后發展到腫瘤個性化治療、藥物代謝基因組學等方面(2012年),繼而轉向床旁檢測(POC)、法醫等方面(2015年),2015年以后,分子診斷主要應用在人群健康篩查與體檢、重大疾病預警與診斷、公眾分子基因檔案建立等方面。
我的好幫手
投訴建議:0571-8729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