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材集采在路上!10省開展人工晶體帶量采購(附全國情況)
[db:作者] - 2020-07-30
近日,陜西省發布《省際聯盟公立醫療機構人工晶體跨區域聯合帶量采購文件》,
涉及17組晶體,采購量達168987片。
而就在今年5月,京、津、冀+黑、吉、遼、蒙、晉、魯九省聯合首批人工晶體類眼科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工作正式展開,最終25個產品確定為擬中選,與聯合采購地區的原采購價相比,擬中選價平均降幅達54.21%,最高降幅為84.73%。
組成省際聯盟的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新疆建設兵團、湖南、廣西、貴州、海南和陜西10個省(區、兵團)區域內三級公立醫療機構(含軍隊醫院)、具備開展人工晶體相關手術的二級公立醫療機構(含軍隊醫院)參加本次聯合帶量采購,鼓勵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積極參與。
本次聯合帶量采購品種為:人工晶體。采購量達168987片。要求國內人工晶體生產企業、進口人工晶體國內總代理商積極申報。
具體分組目錄及采購量詳見下表:
根據《采購文件》,中選產品數量確定原則如下表。對于同分組產品3個以上的,在綜合考慮企業申報價格,以及產品規模、質量、產能、產品配送能力、產品穩定性等因素后,對企業最終的報價進行無記名表決。
本次中選的企業數量較多,因為有10個地區參與,涉及的采購量較大,需要保障供應。
此外,本次5家以內采用現場議價及投票過半機制,但考慮臨床需求,競爭趨緩。超過6家的基本采用類似改良版雙信封制,而且采用末位淘汰制,入圍企業較多,和只中標一兩個企業相比,價格競爭沒有那么激烈,因此業界人士認為本次采購文件的降價方案相對來說還算比較溫和。
當然,最終的價格降幅還需結合各組談判競爭所對應的70%采購量,不過,參考3+6聯盟的最高降幅84%來看,價格到底能降到什么程度,還需拭目以待。
另外,文件明確,各省(區)從各組的中選產品中,原則上分別按不多于3個產品,確定本省(區)的中選產品。同時對于3個產品的采購量,以3個產品中選價格300元、400元、500元,采購總量100個為例,3個產品對應的采購量百分比分別為42.55%、31.91%、25.53%,采購數量為43個、32個、25個。
業內人士分析,各省選3個產品可能會對既往市場格局產生一定影響,從采購的百分比數量來看,若同組中標價差不大,那么中選前三名的采購數量差距也不會過大。
因此最終的市場份額可能會比較平均化,原先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的產品, 中選后的市場份額可能有所降低,而原本沒那么知名、銷售額不大的產品,在中選后的市場份額反而可能有所提升。
近年來,醫用耗材價格虛高、過度使用等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關注度高,推進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是治理醫用耗材亂象的有效措施。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2020〕5號)、《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國辦發〔2019〕37號)提出,推進構建區域性、全國性聯盟采購機制;探索跨省聯盟采購。
今年3月中旬,國家醫保局曾明確要求要在未來6個月內(即9月中旬前),對11個試點省份(江蘇、安徽、福建、青海、上海、浙江、湖南、重慶、四川、陜西和寧夏)開展高值耗材帶量采購工作,其余23個省份及城市也要積極跟進。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多個省市(正)組織醫用耗材帶量采購。
【網傳國家版】2020年7月3日,一份名為《關于委托開展<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方案(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的函》的文件在業內流傳。
文件顯示,國家醫保局將從冠脈支架入手探索開展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并推動建立規范化、常態化的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制度。
此次按總采購基數的80%確定約定采購量。且要求且每個中選產品的采購量不低于各醫療機構申報的該產品采購基數的80%。釆購周期為2年。
而采購方式也延續了藥品集采的“企業自主報價、充分競爭、多家中選的原則,由價格較低、降價幅度較大、符合質量要求的產品中選。看來,光價格低還不行,降幅也是一大關鍵。此外文件特別強調要求企業不得低于成本價報價。
2019年冠脈支架使用量超過1000個的公立醫療機構、軍隊醫療機構均應參加,其他公立醫療機構、軍隊醫療機構及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按所在省份安排自愿參加。
已自行開展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且尚在合同期內的省份,可不參加本次集采。這也避免了省采和國采撞車事件的發生。
【3+6聯盟】2020年5月9日,首批人工晶體類眼科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會在天津召開,確定了京、津、冀+黑、吉、遼、蒙、晉、魯九省份聯合帶量采購人工晶體類眼科耗材工作正式展開。
這9個采購地區的約定采購量計算基數以聯合采購地區醫療機構上報采購需求量的 60%累加確定,各品種約定采購量按價格最低產品占主要約定采購量,其他產品約定采購量按照價格從低到高逐漸減少的分配原則確定。
據人民網消息,最終共有22家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申報,其中有13個分組形成充分競爭,本次競價方式共有25個產品確定為擬中選。中選企業包括強生視力康、愛博諾德、美國愛爾康、無錫蕾明視康等。
與聯合采購地區的原采購價相比,擬中選價平均降幅達54.21%,最高降幅為84.73%。
據統計,帶量采購涉及人工晶體31.39萬片,年采購金額9.34億元,其中“競價方式涉及年采購金額6.42億元。經初步測算,聯合采購地區醫療機構一年可節省3.85億元人工晶體采購費用。
【云貴渝豫四省聯盟】2020年5月21日,重慶市醫保局發布通知,宣布重慶市、貴州省、云南省、河南省決定開展跨區域聯盟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對吻合器、補片、膠片3類醫用耗材率先開展帶量采購。
將采用競價、議價、談判等多種采購模式,允許多個企業中選。允許同一產品不同企業的中選價格存在差異,引導企業合理競價。同時,醫療機構應優先采購和使用中選品種,不得二次議價。
醫保基金在總額預算的基礎上,按不低于采購金額的30%提前預付給醫療機構。具體預付貨款方式由聯盟采購各省(市)自行制定。探索推進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這也意味著,耗材一票制即將開啟。
【南京聯盟】6月9日下午,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南京聯盟擴盟會議在南京召開,南京、淮安、泰州三市商定,寧淮泰醫用耗材集中采購聯盟(簡稱“南京聯盟)擴大聯盟范圍,新增鎮江、安慶、滁州、合肥、黃山、馬鞍山、銅陵、蕪湖、宣城等9個城市加入聯盟。
“南京聯盟于2019年8月16日成立,本著“自愿互助、協同聯動原則,致力于加強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合作交流,研究醫用耗材集中采購政策,在江蘇省內率先建成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城市聯盟、率先探索開展多種集中采購模式、率先建成南京醫用耗材陽光監管平臺。
南京市已累計開展10次醫用耗材集中采購,預計減少醫療費用6.2億元,其中聯盟開展集中采購5次,預計年度減少醫療費用5.34億元,談判次數、方式和成效均居全國前列。
聯盟組建當日即開展全國首次醫用耗材地區聯盟帶量價格談判,選擇精密輸液器等14個品種開展集中帶量采購,價格最高降幅94.3%,平均價格降幅72.61%,預計為三市年節約醫療費用4.13億元。
2019年10月30日,選擇血液透析器等3類產品開展集中帶量采購談判,產品價格最高降幅83.86%,預計為三市節約醫療費用5500萬。
2019年9月26日、10月30日和11月29日,聯盟分別與三家知名耗材企業開展整體帶量降低價格談判,三次談判降幅分別達25%、30%和30%,預計三市年節約醫療費用9096萬元。
【大同】2020年6月,據《大同新聞網》報道,目前,山西大同市醫療機構聯盟試點采購首批低值醫用耗材于6月1日落地,在大同市62家醫療機構實施。市級首批低值醫用耗材鎖定正壓型留置針、血液透析器和普通輸液器3個品種,預計全年可節約采購資金1076.59萬元。
低值醫用耗材主要是指醫療機構在開展醫療服務過程中經常使用的一次性衛生材料(如輸液器、注射器、留置針、引流管等)。大同市醫保局采取公開招標的模式,最終正壓型留置針中選產品平均降幅74.48%,最高降幅79.30%;血液透析器(中底通量)中選產品平均降幅58.08%,最高降幅86.15%;普通輸液器中選產品平均降幅40.17%,最高降幅77.36%,競價成效明顯。
【浙江】5月25日,浙江省藥械采購中心擬訂《浙江省公立醫療機構部分醫用耗材帶量采購文件(征求意見稿)》。采購品種為藥物支架、冠脈介入球囊、骨科髖關節,采購周期為2年,年采購量為浙江省內公立醫療機構2019年全年交易量的80%。
【淄博聯盟】2020年5月,淄博市醫保局發布了《關于七市醫用耗材聯合采購擬中選企業及產品名單的公示》,此次帶量采購被稱為山東范圍內“史上規模最大“砍價超狠的一次談判。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淄博市醫保局發起的七市藥械采購聯盟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議價,涉及吸氧裝置、注射器、采血針、導尿管、導尿包5大類19個規格產品,共吸引10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報名,經審核最終確定88家企業參與談判。
參與集采耗材降價明顯。某廠家的吸氧裝置市場價46元,砍價后12.9元,降幅達72%,為全場最高降幅耗材。而據現場預估,采血針的降幅大約在50%,其他品類也有較大降幅。
【湖北】6月18日,湖北省藥械集中采購部門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了《湖北省醫療機構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工作方案》,明確將分類分批選擇臨床用量較大、采購金額較高、臨床使用較成熟、多家企業生產的醫用耗材實行帶量采購,并探索建立量化“市場份額的區域聯盟采購結果動態匹配機制。
【安徽】2019年7月16日,安徽省印發《省屬公立醫療機構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談判議價(試點)實施方案》,開啟了首個省級高值耗材集采。
安徽省屬第一批集中帶量采購的產品范圍為:骨科植入(脊柱)類、眼科(人工晶體)類高值耗材。并以省屬公立醫療機構作為試點,逐步推廣至全省縣級及縣級以公立醫療機構,鼓勵其他醫療機構積極參加。原則上采購周期為一年。
對于談判成功產品,各省屬公立醫療機構不得再組織議價。省屬公立醫療機構在制定采購目錄時,必須優先采購談判成功產品。
最終,骨科植入(脊柱)類11家企業中標,總體平均降價53.4%,單個組件最大降幅95%。國產品類降價幅度55.9%,進口品類降價幅度40.5%。
眼科(人工晶體)類4家企業中標,總體平均降價20.5%。國產品類和進口品類降幅分別為18.1%和20.9%。
【福建】7月6日,福建省醫保局發布了《關于公布福建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的通知》,這是繼7月3日國家醫保局醫用耗材帶量采購方案流出后,首個公布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中選結果的省份。
該方案公布了超聲刀、初次置換人工全髖關節、初次置換人工膝關節、密閉式靜脈留置針以及鎮痛泵等5個品種的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其中強生在這次集采中收獲頗豐,涉及超聲刀、初次置換人工全髖關節、初次置換人工膝關節三個品種均有中選。
在采購量方面,5月份福建省公布的文件可知,約定采購量根據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全省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總用量的70%確定。
在采購周期方面,采購周期為1年,但要求中選品種價格應與全國最低價聯動,并且要求公立醫院優先使用中選品種,確保完成約定采購量,中選產品采購總量不少于本機構上年度同類組件耗材產品用量的70%,各中選產品采購量原則上不少于本機構上年度該產品用量的50%。
【云南】7月14日,云南省醫保局發布通知,印發《云南省藥品和醫用耗材動態掛網方案(試行)》。
除藥品外,血管介入類、非血管介入類、骨科植入類、神經外科、電生理類、起搏器類、體外循環及血液凈化類、 眼科材料、口腔科、其他等10類高值醫用耗材也將納入掛網采購。并對2家以上生產企業生產的藥品或臨床可替代藥品、醫用耗材,制定考核指標。
【京津冀耗材聯盟】采購平臺已于2017年1月26日上線試運行,開展京津冀三地止血類和防粘連類耗材聯合采購的企業注冊及數字證書領取工作。在具體實施上,平臺共制定了分三期實施的建設方案,目前一期建設工作已經完成,正式上線運行,這標志著京津冀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工作進入實質性工作階段。
2018年5月,京津冀三地衛計委宣布,第一批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共涉及179家企業申報的32357條產品。執行聯合采購結果后每年可為三地公立醫院節約耗材采購費用超過8億元,整體降幅達到15%。
據《山東財經網》報道,2018年10月11日,京津冀魯遼衛生健康協同發展峰會在濟南舉行,期間京津冀及山東、遼寧五省市衛計委共簽環渤海衛生健康協同發展合作協議。為加強區域衛生健康合作交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五地將在包括五地藥品耗材采購聯合體對接,實現價格等信息共享諸多方面加強合作。這也意味著,京津冀聯盟可能再添兩名成名,與山東、遼寧形成五省市聯合采購聯盟。
【西部聯盟:6省擴容到10省,覆蓋面廣】2017年6月,陜西省衛計委低調宣布,湖南、遼寧、黑龍江省已正式加入高值耗材采購聯盟,加上此前已在4月份加入聯盟的新疆,原來的“西部6省耗材跨區域采購聯盟已經擴容到10省(陜西、四川、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湖南、黑龍江、遼寧),輻射范圍也不限于西部,目前北上遼寧黑龍江,南下湖南,聲勢大漲。
聯盟成員共同研究討論了《省際采購聯盟醫用耗材采購數據共享工作方案》和《省際采購聯盟醫用耗材基礎數據庫建設方案》,并對省際采購聯盟下一階段主要工作任務進行了籌劃。
據悉,西部醫用耗材數據庫共建共享工作將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西部各省區分別提供現有高值醫用耗材的基礎數據,實現高值醫用耗材基礎數據共享;第二階段,制定統一的編碼標準,確定共同維護和上傳機制,確保數據庫基礎數據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