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 時事熱點】近日,科技日報發布一則消息,日本通過組合淀粉和纖維素等常見生物質,研發了海洋生物降解塑料。眾所周知,塑料是一種生活中利用率非常高的材料,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好處。但也由于利用率高,難以降解,大量的廢棄塑料也堆積如山,而如何處理塑料制品帶來的“白色污染”問題成為了縈繞在人們心頭的結。這次,海洋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發成功著實讓人們感到“松了一口氣”。
當下,是環保勢頭正旺的時代,每個人對于白色污染都有所了解,這種由廢塑料污染環境的現象也揪著每個人的心,它的污染輻射了各個地方,曾有人拍下過死掉的大魚,肚子里全是垃圾,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廢棄的塑料制品;還有被飲料瓶扣封嘴鼻的鳥類,窒息而亡;還有塑料垃圾長在了海龜的殼下,與肉身合體;還有……還有……種種現象都讓人心痛。而塑料垃圾帶來的污染遠不止這些。
從塑料制品應用以來,一次性用品便開始頻繁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產生了大量的塑料廢棄物。后來,工業、農業等行業進入高速發展狀態,農用地膜等產品的大批量使用,也造成了很大量的污染。比如,農業中,鋪上地膜可以為作物增溫、保濕、保土、保肥、防蟲等。尤其是那些干旱貧瘠的土地,有了地膜的幫助,增產效果十分明顯。近二、三十年來,我國地膜覆蓋面積和使用量一直居各國位首,每年使用量幾乎在100萬噸以上,覆蓋面積超過兩億畝。但是,利弊相伴,可以增產的地膜,也會帶來危害。
諸如此類,塑料一邊為人們提高著生活質量,也一邊在毀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這些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裝袋、農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在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但是,經過使用后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再加上一些人隨意亂丟亂扔,本身就難于降解處理的塑料廢物給生態環境和景觀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人們開始研究塑料生物降解。此番,日本研究出的海洋生物降解塑料是處理塑料污染問題的一個突破。這種產品在海水中浸泡一個月后,薄膜會發生分解,表面布滿小孔,而且在小孔附近還附著了很多菌類。這表明,薄膜表面形成了生物膜,生物膜代謝的酶促進了薄膜的生物降解。
有人會問,如果薄膜這么容易被降解,那它的性能還能如原先一樣嗎?經過查閱,日本是利用自主開發的技術混合淀粉和纖維素后,淀粉的耐水性大幅提高,從而獲得的膜狀復合材料,可以顯示出很好的耐水性和高強度,顏色透明,強度為通用塑料兩倍以上,還在海水中具有高度的生物降解性。
事實上,在這之前,人們處理塑料垃圾更多的是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部分就采取土埋自然降解,但是,經過專家推測,塑料在土壤中完全被微生物同化,降解成CO2和水實現無機礦化,可能需要200-400年時間。而面對如此巨量的塑料垃圾,填埋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間,這樣的方式也解決不了難題。另外,還有焚燒方法處理塑料垃圾,但是焚燒會產生大量有毒氣體和二氧化碳,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海洋生物降解塑料技術如能實用化,人們只需利用地球上大量存在的廉價淀粉和纖維素,就可以構筑物質循環,還有助于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避免有毒氣體的產生。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