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 時事熱點】今天迎來了全球第六十個世界氣象日,節日圍繞“氣候與水”這一主題展開,旨在通過揭示氣候與水之間的關系來呼吁世界各國人民合理利用氣候和水資源,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為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貢獻一己之力。當前,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日漸加劇,引發的一系列諸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森林火災增多、旱澇災害頻繁等現象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通過世界氣象日來宣傳氣候與水的重要關系,借以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對于保護當前脆弱的生態環境來說意義重大。
談及氣候與水之間的關系,不得不提的便是降雨,一個地方水資源的豐沛程度就與全年降水量的多少有關,而氣候變化是決定降水量多少的關鍵機制。詳細來說,參與氣候變化循環的水除了陸地江河湖海等液態水,還有廣泛存在于空氣中的水汽、陸地上的固態水冰川,乃至于天空中飄飛的云等。這些不同形態的水在太陽能的驅動下會通過
蒸發、降雨等的物理作用參與地球氣候系統的循環,即為水循環。在氣候正常情況下,全球各地的降水量與往年相比無明顯波動,通常意義上來說是風調雨順的,這也是地球上孕育眾多生命的重要條件。然而近些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直接導致水循環加劇,而水循環劇烈帶來的直接后果便是全球降雨量分配異常,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發。
當前,隨著人們對氣候與水之間的關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各國氣象部門借助于科技的力量,積極觀測氣候變化,以期降低自然災害給人們造成的損失。在我國,為有效觀測氣候變化,實時掌握天氣狀況,氣象部門已經建立了7萬余個地面氣象觀測站,擁有216部雷達和7顆在軌氣象衛星,形成了一體化的綜合氣象觀測網,在天氣預報預警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此外,為進一步提高衛星在軌的觀測能力,近日,我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對計劃發射的風云三號E星打造了集微波溫度計、微波濕度計、成像儀為一體的定標服務,各類科學儀器齊發力,助力天氣觀測。
除了積極利用科技手段助力氣候觀測外,還需對水資源進行科學管理才能更好地處理氣候與水之間的關系。水,作為生命之源,養育了地球上無數的生命。而水對于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性則更甚。盡管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海水,但是對于人類來說目前只有淡水才能維持生命所需。據統計,地球上水的體積大約有13.6千萬立方公里,海洋占了13.2千萬立方公里(約97.2%),真正可以被利用的水源不到0.1%。在淡水資源本就緊張的情況下,人類生產生活造成的水污染問題無疑給水資源利用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因此,建立健全環境監測機制,對水資源進行科學監管迫在眉睫。
針對水污染問題,目前市面上已經推出了各種
水質監測儀器,包括
水質采樣器、水質毒性分析儀、
水質在線自動監測系統、水質重金屬檢測儀、廢水監測儀器、COD測定儀等,這些先進的儀器設備可以對水體中存在的多種化學物質進行科學檢測,有利于有關部門實時了解水質狀況。除了利用科技手段監測水質狀況外,我國生態環境管理部門也在陸續出臺有關環保政策,嚴格規范、限制企業排污,做到從源頭上監管污染行為。對于普通民眾來說,盡管無需親自上陣監管水資源,但在平時生活中也應當做到節能減排,低碳生活。只有科技、政策和人民的三管齊下,水污染問題才能夠得到徹底解決。
綜上,我們對氣候與水之間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明白氣候與水的密不可分。盡管當下環保領域已經不斷注入了強大的科技力量,但是全球氣候變暖還在加劇,水資源匱乏、水體污染嚴重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在此嚴峻形勢之下,除了依靠科技手段,我們還應當提高環保意識,從自身做起,讓環保理念貫穿于生產生活的始終。
資料來源參考:人民日報、科技日報、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