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網 - 2020-08-07
當地時間12日傍晚,由世界衛生組織(WHO)主辦的“科研路線圖: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在瑞士日內瓦落幕。
WHO總干事譚德賽博士表示,研究小組正與主要的研究資助者會面,以就最緊迫的問題開展工作,包括易于應用的診斷程序、預防感染的最佳手段、可用于治療患者的潛在療法、現有的候選疫苗和如何加速開發、以及如何解決“信息疫情"等。
譚德賽稱,WHO正在制定一項總體計劃以協調臨床試驗連貫進行。同時,WHO已將診斷試劑盒運送到世界各地的實驗室,并發出口罩、手套、防護服和其他個人防護用品。
中方為論壇提供貢獻
在為期兩天的論壇上,超過300多名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就一系列全球研究優先事項達成一致。討論內容包括病毒的傳播和診斷、病毒的動物起源、流行病學研究、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臨床特征和管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候選療法和疫苗的研發、以及如何將社會科學整合到疫情應對中等。
全球傳染病防制研究合作組織(GloPID-R)主席亞茲丹帕納赫(Yazdan Yazdanpanah)表示,這次會議使大家能夠確定迫在眉睫的研究重點,確保大家能共享數據并接觸到最需要幫助的人,尤其是中低收入國家的居民。
譚德賽表示,中國疾控中心的高級代表以及其他中方研究人員遠程參加了會議,大多數工作組也有中國科學家參與,因此會議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有中國科學家的貢獻。
論壇聯席主席吉尼(Marie-Paule Kieny)補充稱,中國科學家的主要貢獻是使討論立足于現實,并提醒什么才是緊要事項。吉尼稱,中方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比如疾病需要在發現感染后立即進行驗證的即時診斷,以及說明了更好的治療指南和與患病者打交道的方法。這種立足于現實的討論為其他科學家設定了明確的目標。
哪些是緊急優先事項?
對于論壇確定的緊急優先事項,吉尼介紹,比如更簡單的診斷程序和即時診斷程序的開發,這些程序要能在社區環境和主要醫療機構中應用。這對于其他低收入國家來說,可以在不需要進行復雜的實驗室PCR測試的情況下進行檢測。
其次,針對生病和需要住院的患者的最優診療手段也被囊括其中,這有助于數據的迅速收集,以盡早確定全球通用的標準治療方案和數據收集表。
吉尼稱,傳播和流行病學也是應盡快進行研究的領域,因為我們需要了解這種病毒的起源、傳播給人類的方式、病毒的傳播能力、所影響的年齡段、在哪些潛在條件下會使得一些人的病情比其他人更加嚴重、以及隔離人員和旅行封鎖等干預措施的影響。
除當務之急外,論壇還設立了一些中期目標,包括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疫苗和治療劑。“目前已經有4種候選疫苗在開發中,從現在起大約3~4個月內可能會有一兩種疫苗要進行人體試驗。"吉尼稱,“但疫苗至少需要12~18個月才能廣泛使用。相似地,科學家已經提出許多可被測試作治療劑的現有藥物。"
吉尼表示:“我們已經同意,將開發出一個主要的臨床試驗方案,該方案將列出可以單獨或組合測試的不同藥物的選擇。我們越早就實施這樣的標準方案達成共識,就越可能獲得并使用這些成果來治療患者。"
此外,對于疫情的拐點預測,WHO緊急衛生事務項目執行主管瑞安(Michael J RYAN)表示,對此必須非常謹慎。
瑞安也表示,基于2月11日的數據,在所有中國以外的病例中,只有22%是由于人與人的傳播引起的。此外,截止12日上午,全球僅有8個明確病例無法找到有關其被感染的合理解釋。因此就現有的傳播鏈而言,我們在全球范圍內對這種病毒有很好的認識。
瑞安稱:“從原則上講,目前沒有明顯證據表明該病毒在其他國家引發了厲害的社區傳播。" 他稱,這是一件好事,再次凸顯了我們有機會消滅這一病毒。
我的好幫手
投訴建議:0571-87291296